中银协秘书长刘峰:推动普惠金融向金融健康方向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边万莉北京报道9月19日,“合普惠 新金融——2023 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研讨暨典型案例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发表了题为“立足高起点 奋进新征程以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讲。
他表示,今年适逢普惠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间,中国普惠金融取得长足发展,普惠金融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普惠群体获得感不断增强,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规模和供给水平、金融服务可得性、金融科技智能化和线上化应用等方面均处在全球领先水平。
刘峰指出,十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各自不同的资源禀赋优势,在普惠金融领域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成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形成了可供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他进一步指出,一是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显著提高;二是重点领域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持续提升;三是普惠金融服务机制不断完善;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显著提高。
“十年回首,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绩,但我们也要看到,距离建设包容性、开放性、高质量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还有一定差距。”刘峰表示,我们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深化对普惠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的理解认识,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前瞻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一方面,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向纵深发展。坚持普惠金融工作的长期性,发扬工匠精神,持续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持续深化拓展普惠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推动形成错位竞争的普惠金融服务格局。不同类型银行立足于获客能力、客户运营能力、风控能力、数据能力、产品服务创新能力等基础上,突出自身核心优势,推动形成立体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和信贷错位竞争格局,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量。
同时,推动科技赋能促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数字普惠成为银行机构共识的当下,不同类型银行机构在转型过程中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与自身经营定位、发展需要、技术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相匹配,持续提升数字技术投入产出比,进一步充实熟练掌握业务管理与技术运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此外,推动普惠金融向金融健康方向升级。普惠金融主要客群较为脆弱的抗风险能力凸显了金融健康建设的重要性。银行机构可以在减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尤其是帮助微弱主体方面主动作为,将金融健康理念融入战略规划、制度建设、产品研发等普惠金融发展全过程、各环节当中,与之相适配进行金融能力建设和提升,在组织机制、资源配置方面进行优化倾斜,有效提升家庭和个人金融风险意识和水平,维护市场主体财务韧性。
-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