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导游高校志愿者元旦假期“志汇绿心”
1月1日上午,北京城市图书馆内,来自中国戏曲学院大一的学生志愿者正在进行志愿服务,以这种特别的形式迎接2025年。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新年第一天,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里聚人气,市民走进城市副中心阅读、观演,与家人共度元旦假期。为应对客流高峰、优化公共服务,“‘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志愿行“志汇绿心”项目招募了近30名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来客分流、秩序维护、馆内引导等服务,标志性的志愿小马甲成为熙攘人群中一抹亮眼的风景。
9时30分许,距离北京艺术中心开门迎客还有半小时,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志愿者已经上岗了。西厅检票口,提前到达的观众自发排队,志愿者吴雨然站在队伍旁一遍遍提示,“观看演出的观众请提前准备好电子票,入口左手处的机器上换取纸质票据。祝大家新年快乐!”见吴雨然穿着红马甲,不少人凑上来提问:“想去大运河博物馆,怎么走最近?”“附近的地铁站在哪?”“北京艺术中心哪里最值得逛?”
面对各类问题,吴雨然都能对答如流。她笑着说,这是她近两年里在北京艺术中心的第7次志愿服务,已经成了这里的资深导游,每一处演出厅、热门打卡点,甚至各楼层的卫生间,她都熟记于心。针对每天会更新的演出信息和接驳车时间表,她在志愿者培训时就开始背诵,“我们就是北京艺术中心的一张名片,绝对不能在细节上被问倒。”
如此“资深”的志愿者,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也随处可见。托举着“保持安静”的提示牌,两步一个高台阶,图书馆开门还不到半小时,中国戏曲学院学生志愿者赵娄菀菲已经把森林书苑的整座“山体”巡视了两圈,期间还熟练地帮几位读者找到了想看的书籍。“看到志愿者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读者就会自觉地降低音量。我们要做的就是露出亲切的微笑,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和她一样身穿蓝色马甲的志愿者,也在穿梭中随时提醒读者,保持安静,文明阅读。
为了本次志愿服务,学生们放弃了假期休息。志愿者张席寰说:“被图书馆的学习氛围感染了,服务他人,还能感受城市副中心的文化魅力,用志愿服务开启新的一年,非常有意义!”
“‘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志愿行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团市委主办,首都精神文明促进中心、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承办,自2024年起推出了“志汇绿心”志愿服务项目,在周末、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面向10余所高校招募学生志愿者服务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目前,已有3000余名学生完成了来客分流、秩序维护、文明引导、协助储物、检票等志愿服务工作,总志愿服务时长超3万个小时。
猜你喜欢
- 南洋船舶深耕细分市场一“船”多能打破垄断
- 探索“区政合一”改革谱写发展新篇章——广西东兴高质量推进沿边临港产业园区
- 聚焦新质生产力与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2024年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会议在
- 尼尔森IQ联合饿了么发布《OAIPL即时零售新增长方法论及应用》报告:零
- 首款国产干细胞药品获批背后:市场规模超250亿元,将带来哪些新的治疗希望
- 平安健康险斩获“年度卓越人寿保险公司”“最佳客户满意度健康保险公司”两大
- 24所高校师生代表齐聚金山助力“水窠里?大学村”建设
- 东莞文旅体产业招商揽金超110亿元,力争到2027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7
- 揭秘涨停热门股封单数超200万手
- 打造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济宁市工信局: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工业
-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