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郧西:废料养出“菌中仙”
秸秆防晒、测土调温、自动补水、菌丝舒展……4月11日,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香口乡种植大棚里,黑色遮阳网下,细长的竹荪菌丝舒展攀爬。湖北新霖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方才新穿梭其间,紧盯温湿度检测仪,指尖轻点便启动喷灌系统为菌床精准补水。
1个月后,这些被称为“雪裙仙子”的竹荪将头戴翠顶、身披白裙、脚蹬红靴破土而出,以“菌菜接力”模式实现亩均增收超2万元,成为撬动乡村致富的“金仙子”。
方才新介绍,120亩菌菜轮作区,3月中旬完成下种,预计5月底迎来首轮采收。单季亩产鲜品可达1800斤,全周期采摘量超20万斤。按照10:1的烘干比例,可制干菌超2万斤,当前市场均价超过150元,收益十分可观。
作为十堰“菜篮子”核心产区,香口乡3400亩设施蔬菜基地年保供量达7.5万吨。返乡创业的方才新流转200亩土地建成120座智能大棚,瞄准冬季棚闲期创新推出“菌菜轮作”模式,去年首试100亩竹荪轮作便大获成功。
“菌菜轮作可不是简单换茬。”方才新谈起核心技术时表示,在郧西国家菌草研究中心科创引领下,团队形成了标准化生产流程,3月上旬对大棚土壤高温消毒后下种竹荪,10月初采收完毕即无缝衔接雪里蕻种植,次年3月完成雪里蕻采收,实现“一棚两季、一地双收”的产业倍增效应。
这种轮作方式形成天然生态互补,雪里蕻根系分泌的抑菌物质为竹荪营造洁净生长环境,竹荪菌渣还田后化作天然有机肥,既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用量,又从源头抑制病虫害,真正实现“菌肥菜、菜养菌”的良性循环。
这套模式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对农业废弃物的“变废为宝”。竹荪基料采用秸秆、废弃菌棒与菌草的科学配比,经发酵处理后形成富含营养的生态培养基。单季每亩消耗量达8至10吨,年消纳农业废弃物超1000吨。秋末,菌渣还田化作天然有机肥,既提升竹荪品质,又减少化肥用量,抑制病虫害,实现降本增效与生态保护“双赢”。
今年,方才新还在原有基础上开辟80亩林下试验田,利用树木天然遮荫优势,创新“大球盖菇+竹荪”的“菌菌轮作”新模式,让林下腐殖质成为菌类生长的天然养分库,进一步挖掘土地产出潜力。
小菌菇撑起富民大产业,作为湖北省重点产业链之一,郧西县近年来聚焦食用菌全产业链延链补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集聚技术创新资源,形成了以香菇“一马当先”,平菇、竹荪、大球盖菇、羊肚菌等多品种“百花齐放”的产业格局,实现“周年生产、全年上市”的全天候供应体系。2025年首季数据显示,该县食用菌种植规模已达4500万袋,鲜菇产量3.16万吨,带动综合产值突破13亿元,实现首季“开门红”。
-
最新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