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印杰:要像过去普及电脑一样,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培养使用能力
在履职的第三个年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印杰仍然重点关注教育、人才相关问题。最近,他和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多有交流,完善今年准备带到全国两会上的建议。
“不论是提交的议案建议,还是审议时的口头发言,都不能泛泛而谈、人云亦云。”在印杰看来,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不仅要充分了解自己所在的行业,还要在倾听不同声音的基础上深入调研,找出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呼吁大规模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去年,在沪全国人大代表组织了一次针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专题调研,印杰也参与走访了相关部门、高校和企业。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很快,以及各方对人工智能的重视程度。
今年春节前夕,DeepSeek横空出世,再次引发了全社会对人工智能模型的关注,热度至今不减,印杰也下载并试用。“从我自己和周围人使用情况来看,DeepSeek确实是很厉害的中文通用大模型,不仅能回答问题,连方案都能设计出来。”
有一种担忧的声音认为,人工智能大规模使用后,现在的很多职业未来需求量将大幅减少甚至被彻底取代,这也意味着很多学科专业将没有存在必要。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印杰有自己的思考。
“我认为,只要是行业内的顶尖人才,不管什么时候都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很多行业的一般性工作确实会受到挑战。”印杰说,这意味着从大学到职业教育,专业调整势在必行。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去面对人工智能。
他认为,应该把人工智能教育当作一项基础教育来抓,从现在起重视培养学生使用人工智能的能力,大规模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未来不管是什么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会在人工智能的基础上开展工作,把它作为一个工具用好,就像我们现在使用电脑办公一样。”在印杰看来,现在的人工智能所处发展阶段,有点像几十年前的电脑。当时我们国家会使用电脑的人也不多,于是国家在中小学普及电脑课程,现在大多数人都能使用其完成日常工作。
“我们学校现在已经将人工智能应用基础课程列为必修课,同时探索‘专业+人工智能’的学科设置模式。”印杰建议,还可以参考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模式,设置“人工智能应用”等级考试,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主动拥抱人工智能。
重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近年来,大学学科专业和社会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错配,引起了各方关注。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也是印杰长期关心的一个问题。去年,他参与了相关调研工作,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方面,‘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另一方面,大学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确实很难做到完全匹配。”印杰说,这是因为一个人在学校学的专业和未来从事的行业不可能一一对应,而一个产业也不是只对应学校一个专业。以集成电路为例,虽然现在有高校开设了集成电路专业,但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并不一样,仅芯片制造这一个环节,需要的人才可能来自材料学等二十几个不同专业。
所以,印杰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改变培养学生的理念和方式方法,适当淡化直接传授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现代社会变化很快,即使大学学的是对应专业,几年后也可能要面临新的内容,还是得靠自主学习来跟上社会发展。”
在印杰看来,这种改变不能只发生在大学,从基础教育时期就应该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样是使用人工智能模型,会不会提问直接关系到人工智能给出的答案好不好。之前有个说法,小孩子是最会问问题的,读到了博士反而不会提问了。”印杰说,这背后反映的问题就是学生创造力缺失,教育模式和理念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提交的议案建议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作为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印杰一直关注教育、人才相关问题,提出了不少建议。当问到好的建议是如何诞生时,印杰给出了他的答案:首先是要熟悉自身所处的行业,然后“耳朵要长”“扎得要深”。
非常接地气的回答,体现的是他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耳朵要长”,就是要多听社会各阶层的声音,了解不同群体的诉求,兼听则明,才能进一步寻求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扎得要深”,就是不能人云亦云,要在听到的问题基础上深入调研,找到关键的问题。唯有如此,议案和建议才能言之有物。
猜你喜欢
- 多地出实招进一步挖掘文旅市场消费潜能
- 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荣获由ICAS英格尔认证颁发的合规管理体系与反贿
- “哪吒”坐上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宝座
- 在线营销收入降3%,智能云AI收入涨近3倍,AI能否“渡”百度?
- 2024年澳康达献呈上海的答卷:年交易额近30亿,打造二手车新体验、新标
- 广东3月1日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广州市调整为2500元/月
- 共筑全龄友好城市未来2024“上海-东京”中日城市管理精细化研讨会圆满举
- 视频|29只中证A500ETF集体收跌,A500ETF永赢换手率连续4日
- 新春走基层·记者体验360行热爱可抵岁月长——一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坚守
- 江川多部门联合把脉公共场所,为垃圾分类“开方抓药”
-
最新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