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ad

鱼眼·探问丨深圳首个机器人停车库启用:全自动停车时代走来,隐患在哪?

栏目:消费   作者:牧晓   发布时间:2025-03-30 23:43 阅读量:16538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彭纪宁 通讯员 江耀

“开车十分钟,停车一小时”是许多车主的真实写照。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停车位,人们往往要在停车场里兜兜转转,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动泊车机器人的出现,让全自动停车从梦想逐渐照进现实。今年初,深圳市首个龙门式搬运机器人智能立体停车库在福田区沙头街道天安数码城正式投入使用。一个全自动停车新时代向我们走来。

自动泊车:“泊”出便捷未来

记者了解到,在深圳市首个龙门式搬运机器人智能立体停车库里,车主仅需将车开至停车厅指定感应区域,车厅自动开门,车主倒车入库。听到语音提醒后下车,在车厅外操作屏确认存车,搬运机器人就会将车送至空车位。取车时,在操作屏输入车牌号,60秒内车就能被送达。

车厅配备多项安全检测系统,项目方也会定期检测设备。与传统停车库相比,该停车库建造效率提高5至8倍,单车位成本不高于3万元,且施工环保,智能化体验佳。深圳闪移科技的全自动移车机器人,能托起3吨重汽车,实现5毫米级定位,支持360°全向移动。

从市民体验角度来说,自动泊车机器人重塑了停车流程。以往车主在停车场四处寻觅车位、艰难停车的场景一去不返。现在,车主只需将车开到指定区域,机器人便会自动完成后续操作,极大节省了时间与精力,同时规避因操作不当造成的刮蹭风险,让停车变得轻松又安心。

在停车管理方面,自动泊车机器人发挥着空间优化与成本控制的关键作用。它能对停车场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大幅提升单位面积的停车容量,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而且,机器人的应用减少了对人工的依赖,显著降低停车场运营的人力成本,推动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迈进。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

风险忧虑:万一有人破解系统

自动泊车机器人虽实现快速停车、减少刮蹭,大幅提升停车空间的利用率,但不少市民对此表达了担忧。

有市民指出,以往驾驶员需凭借空间感知和操作经验将车准确停入车位,当自动泊车、自动驾驶逐步成为常态,驾驶员对车辆操控的直接参与大幅减少,长此以往,驾驶技能恐出现退化。

如今,随着自动泊车系统代劳,驾驶员可能渐渐失去精准控制方向盘、油门、刹车的能力。市民李先生表示:“现在开车越来越依赖辅助功能,有次自动泊车故障,自己停车时竟手忙脚乱,差点刮到旁边车辆。”此外,在紧急情况下,长期依赖自动化系统的驾驶员可能因缺乏应急经验,无法迅速做出正确反应,延误处置时机,埋下安全隐患。

不少市民还担心,自动泊车设备的普及可能引发偷车等治安案件。家住深圳的市民张先生坦言:“把车交给机器人停放,看不见、摸不着,总担心车辆安全,万一有人破解系统偷车,该怎么办?”据相关停车运营方和技术团队表示,机器人自动泊车有相关的技术和措施来规避风险。一方面,自动泊车系统设有多层加密防护,对车主身份和操作指令进行验证,防止信息被窃取和篡改。另一方面,智能停车库内密布摄像头,实现24小时无死角监控,一旦车辆出现异常移动,系统立即发出警报。

多点开花:机器人泊车未来可期

尽管存在担忧,但自动泊车机器人在多个城市的应用,仍为改善停车现状带来了希望。

南京地铁夫子庙站建成了全球首个机器人停车库,由深圳怡丰公司研制的自动泊车机器人负责车辆的搬运和停放。车主只需将车停在门口,确认车门锁好、车内无人后便可离开,机器人会借助激光导航,以1.5米每秒的速度将车准确运送到空余车位,停车误差小于5毫米,堪比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取车时,机器人再将车拉回升降机送回地面,整个过程高效又便捷。

连云港国际汽车绿色智能物流中心全面启用的全球规模最大的AGV零碳汽车物流中心,占地3.02万平方米,一次可停放5200辆商品汽车,年周转能力高达18万辆。中心内,16个车厅、16台升降机及48台AGV协同作业,构建起一个高效有序的智能停车网络,充分展示了自动泊车机器人在大型物流和停车场景中的应用潜力。

如今,从一线城市到新兴发展城市,自动泊车机器人的应用案例正不断增加。其高效、智能的特性,契合城市发展的节奏,有效解决城市“停车难”的顽疾,减少因停车引发的交通拥堵,助力城市交通体系向智能化、低碳化转型。

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持续进步,自动泊车机器人有望与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深度融合。未来,车主或许能通过手机远程操作,让机器人完成车辆的停放与调取,实现真正的“无感停车”。与此同时,自动泊车机器人还将带动停车产业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最新内容

ad

热点内容